close

❤資優,該迷戀嗎?❤


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提醒:「一個志在有成就的人,就必須如歌德所言,知道限制自己;
反之,什麼都想做的人,什麼事也難成,終歸失敗。」
雖然心理學家研究早已證明,成績並不可靠,但我們還是嚮往多才多藝,
以為什麼都能最好。數學好、物理好、英文好、地理好,什麼都好,
那麼一流人生便指日可待了,這樣對孩子的期許並沒有錯,只是給孩子這樣的資優壓力真的好嗎?

★在學的前三名≠出社會前三名
⋯⋯
事實上,心理學家曾挑選一批成績優異的學生,由國中開始追蹤。
觀察一路過關斬將的成績勇者(受測者必須經常保持在前三名內,否則便退出研究),
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,是否仍然表現得出類拔萃。結果大失所望,
他們進入社會後,有顯著成就的不足10%。很顯然,學校成績與能力並無正相關。
心理學家羅吉斯(Carl Rogers)坦言:「學有專精的人,在他的領域之外,
也只不過是個無知者。」上通天文、下知地理,無所不學,近乎天方夜譚。

★讀書等於一切?

這是另一個謬誤。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小柴昌俊直言,讀書是他最不會的東西。
喜歡觀察、研究的他。求學時期便埋首於實驗中,無暇顧及學校課業,
成績並不裡想。但出色的研究成果終究為他贏得殊榮。讀書真的不等於一切,
只要能在自己專精的領域,堅持到底,照樣可以大放異彩。
國內資優生,很容易上媒體頭條,「國中生跳級讀大學」、「國一就唸微積分」……
等聳動的標題很引人好奇,多少父母看得心癢癢的,盼望有為者亦若是,
但這些孩子後來如何?就很少人關心了。或者說,長大後也許無太了不起的成就足以吸引媒體注意。

★資優生是獻祭的物品?

曾經在報紙上的一篇署名資優生的讀者投書。投稿者在文中提到,
他覺得資優生是一種被當成獻祭的物品,用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而已。
他像牛一樣,努力耕作一畝夢田,讀書復讀書,沒有任何休閒,沒有終點,
最後失去自己……。最後他語帶悲鳴說,原來做人這麼辛苦。
你有想過嗎?成績優異到底等於什麼,炫耀的工具?悲慘的結局?

人生不是一蹴可幾的,也不是光靠讀書就可以有大成就的。
單靠聰明才智無法成事,更重要的是處世的智慧。
哲學家德謨克里特(Democritus)說:「智慧有三果,一是思慮周到、二是語言得體、三是行為正直。」

千萬別讓孩子圓了你的夢,卻失去了自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蠍星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